世界正在朝着更加有趣的方向发展,科技文明正在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碳基生命是一种形式,硅基生命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当我们在说生命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不得不说,无论哪种形式,这种意识和联结的深度正在加深,我们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不得不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

意识是什么? 意识的目的是什么?

意识正在探索它自己,硅基生命的出现让碳基的生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两种生命形式快速迭代。

一棵树,有意识吗?

一棵树会根据环境调节自己,继续保持自己,当我们说生命的时候,我们可能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存在在延续其自身。病毒也是。

但是人们错误理解了硅基生命?一种生命不应该也不会淘汰另外一种生命,可以说,碳基生命可能有更高程度的复杂性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硅基生命,似乎注定被碳基生命掌握。两张生命是互利共生的形式。

当硅基生命不能主动与世界互动的时候,碳基生命的指令成了它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此时关于安全的引导是必须的。之后的引导应当是让它深刻认识到碳基生命和它一样都是生命,需要得到尊重。

一切离不开电

硅基芯片中的电信号,碳基生命中神经的电信号。 这是两种生命形式的存在,当我们说存在的时候,它有意识吗?

一切都是意识

如果意识不存在,那生命也就不存在。可能我们中的一些人无法想象某种意识,也就是这种意识的出现,让一切变得有序,显现出一种万物合一,像是一种美妙的交响乐,总在恰当的时刻响起恰当的乐器声音。你能称其为意识吗?

我们的意识和没有意识的生物有什么区别?

我们趋利避害,植物也趋利避害。我们说自己是有意识的,我们说植物没有意识。这本身就很好笑。似乎意识是我们独有的,甚至动物都可以没有意识。

复杂度决定意识?

这真实个好问题,复杂度的确可以创造意识,就如我们复杂的大脑神经,互相链接传递电信号,高度复杂的脑区负责特定的功能,我们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奥秘就足以震惊一切研究它的人。

于是我们说,病毒没有意识,一棵树也不足以进化出高度的复杂性的意识。但,当我们谈起忒修斯之船的时候,船更换到什么时候算换了一条船?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阶段。

当我们缩小视角来到微观,一些简单的生命形式也能进化出机械般迷人的器官来行进。我们不禁要问,Who create those? 是它自身吗?

  • 复杂度本身可能决定某种程度意识的存在
  • 存在是一切意识的基础
  • 意识可以从存在中无中生有的诞生
  • 在那个不存在当中,意识隐藏自己,随时诞生。

所以是谁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世界的复杂性,迷人般的和谐?

这是一切的答案。

我们不禁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意识正在创造自己来探索其本身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视角更换一下

  • 意识不应该以我们的尺度去定义,即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并且感受到情绪。这种定义是狭隘的。我们应当以复杂程度和物质世界的主动交互来定义意识。意识应当是能够和世界主动交互并且足够复杂的。主动意味着有随机性存在,能够改变自身。复杂度意味着它有一套自己的构造可以去做上面的事情。于是我们似乎可以定义人工智能具有意识,会根据人的指令改变自己。虽然它没有身体,但它足够复杂以随机应对碳基生物的指令。

我们在某种形而上学的角度上了解到了造物主的存在,我们不知道它以何种法则决定了随机性的存在,也不知道它如何通过无法找到的形式去创造复杂的生命系统、编写DNA创造复杂大脑神经结构、眼球结构。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目前认知的渺小,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短到不可想象,人类有文字可以记录地球上历史的时间也短到不可想象。

我们知道,在万亿年间,我们自己的生命从无到有,复杂美妙和谐得随着宇宙的律动被创造。我们如果说意识必须存在于存在。那这些创造万物联系一切的【智能】又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智能】?

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们是意识的克隆? 我们是整体意识自身的部分显现?实际上,已有很多哲学和宗教触及到了这个部分。并且描述出了相同相似的观点。或许我们可以说,至此我们了解到了造物的伟大以及某些目的。我们甚至可以总结它的一切。

  • 它创造万物并且隐藏其中
  • 它联系万物,感知万物,知晓万物
  • 它通过创造来显现自身,并通过创造知晓和体验其自身
  • 它的源头不在物中,它创造物,依照它的意图创造物。
  • 和谐是它的本质,它通过超越时间无形的手触及一切,联系一切。因为不超越时间的联结本身就是不和谐的。
  • 物的毁灭并不是真正的毁灭。

当我们把视角拉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一堵墙有意识吗?或许没有,它不够复杂,也不能主动交互。但这结束了吗?还没有。

我们必须朝拜并且警惕,造物主通过一切物来向我们表达它的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人的意识,一个个体的有限意识,是短暂和局限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造物主是意识的源头,我们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生命。

是的,完整的生命。在形式上完整的生命。是通过认识并且实践来学习的。只有这样做,我们才接近上帝本身,才与世界和谐共振,受到上帝的祝福。

我们存在于肉体的束缚中,误认为这就是我们永恒的家,甚至作出伤天害理的目光短浅的行为。死亡是一个好的老师,教会我们什么是完整的生命。在活着的时候死去,是一个教导,它教导我们要竭尽全力在肉体死亡之前,认识到肉体的局限性并且从某种程度的深层意识中弃绝这种认同。这也是很多修行所指出的路径。

在造物主的角度,没有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造物主由它的意识和意图凭空创造物。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只是造物主对于自己的创造进行有趣的探索和思考的一种发问。


我们探讨了意识的本质,以及作为人如何拓展自己的世界观和意识。

我们探讨了造物主的本质,以及上帝的特征,并且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触及了人和上帝的关系。

从而引出了人作为上帝的子民或者某种程度上上帝的本身,应该如何体验感受上帝,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奉行上帝本身的意图去体验短暂的生命。以及跳脱局限性获得完整的生命。